从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建设看如何书写民生新答卷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的革命实践,是坚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昂扬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征程上,深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民生事业发展密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民生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突出成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陕甘边区封建地主残酷剥削、军阀割据横征暴敛、土匪民团相继而起,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立志救民于水火的陕甘边区共产党人,拉开了武装暴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序幕,托起了百姓生存底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推行民主选举,吸收工农群众参与政权治理,赋予人民政治权利。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废除苛捐杂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制定商业、贸易、粮食等财经政策,设立集市,发行货币,活跃边区经济。发展文教事业,创办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列宁小学、成人扫盲识字班,出版《红色西北》刊物,利用墙报、秦腔等形式,传播革命思想。开展“六劝”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推广防疫运动,竭力改善边区医疗条件。实施社会救济,对红军家属和孤寡残疾者优先照顾。
习仲勋说:“我们党的一切事情,就是老百姓的事情。”在全国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合并形成的陕甘根据地之所以能够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完整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各路长征红军的落脚点和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日后又发展成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陕甘边区共产党人把百姓看作天,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了权益保障由无到有、与民关系由疏到亲、边区社会由乱到治的转变,赢得了民心、站稳了脚跟、壮大了力量。边区政府的民生事业,极大地促进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推动商业贸易、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百花齐放,巩固和发展了新生的红色政权,改善了边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民生建设的现实启示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总结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民生建设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民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群众路线是基本途径。坚定的群众路线是陕甘边区星火燎原的重要因素,也是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必须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眼睛不离群众,心里装着群众,人民群众就会永远跟党走。
勤政廉洁是必然要求。陕甘边区共产党人廉而不言贫、勤而不道苦,即使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也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有一支忠诚无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党员干部队伍。
心系人民是关键支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边区干部“逐家逐户访贫农”,到红军战士“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谆谆嘱托,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共产党人执着的使命和永恒的担当。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制度建设是着力重点。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创建过程中,坚持把开辟正确道路和制定有效政策相结合,及时把成功的探索经验转化为制度政策确立下来,既维护了边区人民的切身利益,又保障了边区政府的规范运转。先进制度领航民生工程,方能行稳致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为中共庆阳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