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办”的灯光

2020-03-16    作者:    来源:甘肃党史网    点击:

八办的灯光_副本.jpg

兰州市酒泉路南段的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以下简称“八办”)纪念馆,经整修、充实,文献资料更加丰富,展览设施更加先进。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士来这里参观、学习。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这里也成为党员干部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好学校。

那是卢沟桥事变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适应这一形势,加强同国民党军政当局的联络沟通,中共中央决定在国统区的大中城市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简称“八办”),兰州的“八办”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从1937年到1943年间,张文彬、谢觉哉①、伍修权等人先后在这里工作,他们积极联系国民党上层人士,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支持民主进步活动,在复杂的历史风云中写下了重要一章。

虽然处于民族危机关头,甘肃在国民党统治下,仍然政治腐败,贪污盛行,青年人普遍感到苦闷。“八办”成立后,一股清新空气荡涤着这座古城。许多民众听了谢觉哉等人的宣传,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每天都有许多年轻人来到“八办”,聆听谢觉哉的指教。不管什么时候来,谢觉哉都热情接待,端茶让座,倾心交流。常常一聊就是很长时间,有时送走客人时已是午夜。有的年轻人在这里受到教育后,还走上了革命道路,去了延安。有人形容:“八办”的灯光,就像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人们指明了航向。

回族青年杨静仁、鲜维峻等,怀着一腔报国热血,想为抗日做些事情。他们先来到国民党的一个办事机构,结果挨了一顿训斥,说他们异想天开。可是当他们来到“八办”时,谢觉哉等人却陪着聊了很长时间,使他们受到很多教益。在“八办”的大力支持下,杨静仁积极发展进步组织,创办宣传抗日救国刊物。后来,杨静仁去了延安,逐步成长为我党的一名高级干部。

在“八办”推动下,进步刊物和进步团体纷纷涌现,《民众通讯》《回声》《战号》等宣传抗日进步的杂志成为时代的号角,“妇女慰劳会”“西北青年救亡读书会”“联合剧团”等进步团体十分活跃。就连国民党省主席贺耀祖的夫人倪斐(音fěi)君,也在“八办”倡导下,积极参与民主进步活动,出面创办了进步团体“妇女慰劳会”和杂志《妇女旬刊》。

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始终不忘限共、反共,国民党特务在门口以开设修鞋摊子、小饭馆等手段,对“八办”进行监视、盯梢。在敌人眼皮底下,“八办”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畏艰险忘我工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贡献。

“八办”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秘密营救红西路军战士。红西路军在河西战败后,有的被关进牢房,有的被迫做苦役,受尽折磨,处境悲惨,他们日夜想念党,想念队伍。“八办”委托高金城大夫到张掖开办福音堂医院,千方百计寻找并营救红西路军战士。通过各种方式,“八办”共营救出1000多名红西路军官兵。这些受尽苦难的同志,跋涉千山万水,终于来到“八办”,立即受到了热情接待,就像回到了久别的家,倍感温暖。女红军王定国,就是被高金城大夫营救后来到“八办”,重新回到革命队伍的。

在“八办”纪念馆,还陈列着从这里经过的许多中共高级领导人的照片,他们是周恩来、林彪、刘英、任弼时、李先念、程世才、蔡畅、邓发、萧三等人。当时,他们沿着延安、兰州、新疆这条交通线,往返于苏联和延安之间,从事重要活动。经过兰州期间,“八办”做了周到的接待、服务工作。同时,“八办”还安排转运了沿着交通线送往延安的抗战物资,如枪支、药物、服装等。1937年冬到1938年夏,滕(音téng)代远从新疆筹集到12辆汽车的高射机枪子弹和西药,在“八办”配合下,安全送到了陕甘宁边区。

1939年夏,周恩来去苏联治伤途经兰州,他对“八办”的工作赞扬有加,欣然题词:“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由于国民党不断掀起反共高潮,环境日益恶化,1943年11月,兰州“八办”被迫撤销。

注释:①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等职。

(责编:党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