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馍

2023-09-22    作者:    来源:《陇原红故事》(第2辑)    点击:

在哈达铺镇上街有一户回族人家,男主人叫马世友,六十九岁,女主人叫马赛和,六十四岁,当年红军来时,经营作坊的是他们的父母和奶奶。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小生意人,家中经营着一个手工烤制馍馍的作坊,本地人把他家的馍馍叫“穹锅子”,顾名思义就是馍馍在特制的模具里用慢火焖“穹”而成。他家“穹锅子”外焦里嫩,口感酥软,香甜可口,与众不同,是用流传了几代人的铜制模具做成的。日常生活中,做出绝佳面食不容易。但马世友家做的“穹锅子”确实令人称道,面白、油多、分量足、口味佳,香豆粉、姜黄粉都是自家亲手做的,从不用劣质的,自然别具一格。别说吃,光看看就是一件艺术品。

说起当年从父辈那里听来的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及红军战士们吃“穹锅子”的故事,马世友和妻子滔滔不绝。红军尊重回族群众宗教信仰,不伤害回族群众利益,群众很是欢迎。看到战士们瘦骨嶙峋,缺吃少穿,大家纷纷拿出吃的穿的送给红军,有拿鸡蛋、馍馍、新洋芋的,有拿新鞋、袜垫、新衣服的,都把红军当成自家亲人了。马世友的父母正当盛年,勤劳能干,还是热心肠。听说清真寺要选几个代表慰问红军,全家人背上做好的“穹锅子”,拉着奶奶与回族群众来到“义和昌”药铺看望毛主席和红军,大家拿了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堆了一炕的慰问品。

琳琅满目的东西让红军战士大开眼界,尤其看到金黄的“穹锅子”,可把红军战士们惊喜坏了,大家都是南方人,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北方面食,一个个舍不得吃,光顾着拿在手里细细地看了。毛主席知道有回族老人和群众来看望红军,特别高兴,便把大家请进堂屋,大家坐下,嘘寒问暖,像亲人一样闲话拉家常。毛主席拿着“穹锅子”对张闻天和周恩来说,来,尝一尝,这个馍馍特别香,真是好得很啊!于是都跟着一个个吃开了,啊,真是唇齿留香,余味甘甜,个个赞不绝口。

正吃得欢,高声笑谈的时候,邓小平也来了,右腋下夹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显得非常神秘,进门就说,大家猜猜,我带了啥好东西?话音刚落,却看见满屋子的好东西当中居然也有“穹锅子”,大声说,哎呀!这里怎么也有“穹锅子”?我和警卫员上街时看到的,人都说上街马家的“穹锅子”最好吃,迟了就买不上了呢!毛主席拉着回族老奶奶的手说,老人家,这个“穹锅子”馍馍很好吃,名字特别,样子也好看,形如莲花,预示着咱们老百姓今后的日子一定会富贵吉祥!实在是跟我们红军有缘啊!老奶奶激动地握着毛主席的手,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一刻也不想松开。

28红军馍_副本.jpg




军民一家亲,暖心的话儿说不完。主席当即让炊事员特意准备了清真餐和回族群众一起会餐。餐后,红军收下东西执意要付钱给群众,群众们死活不要,大家推过来让过去,像扯大锯一样谦让,钱却塞不到手里,惹得满屋子的人哈哈大笑,乐意融融。红军如天降神兵,群众爱都爱不过来呢,谁还要几个小钱!没办法,战士们纷纷走进群众家中帮忙打扫卫生,修葺房屋、院墙,有啥活抢着干,乐得群众一个个嘴都合不拢了!有的战士还跟着回族妇女们钻进厨房学做馒头、油香、果子(油炸的面食)和尕面片呢!

老奶奶回到家中,动情地对全家人说:“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的‘穹锅子’手艺已经流传三辈人了,是红军吃过的馍馍,你们一定要把这个手艺一直保持着传下去,分量要足,能多赚钱就多赚钱,不能多赚钱就少赚钱,但是千万不能掺假,不然,就对不住毛主席和红军了。”毛主席和红军吃马家“穹锅子”的事一下子在大街上传开了,人们纷纷上门购买,老马家门庭若市,“穹锅子”供不应求,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全家人忙的不亦乐乎。几天后,红军连夜悄悄北上。大街上没了红军的身影,显得空荡荡的,老奶奶想念红军,由于没有送上一程,老人伤心地哭了一场。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噩耗传到哈达铺,老奶奶和寺里的老人们放声哭了一场。

如今的马家“穹锅子”也已流传了近五代人,马世友夫妇俩虽已年事渐高,但依然每天早早起身,开始一天的忙碌,像父辈们一样纯手工制作自家的“穹锅子”。如今,在哈达铺,他家的“穹锅子”早已是一大特色地域美食,不仅卖到了周边县区及省城兰州,还被当地群众及八方游客亲切地称为“红军馍”。  



(责编:管理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