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弘:立足实际 助力精准扶贫

2019-04-03    作者:李一弘    来源:甘肃党史网    点击: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针对思想理论,还是实践工作,都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要切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帮扶户的实际情况,解决实际困难,为打赢打好攻坚战助力。

  一是深化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奋进的动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现在,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一定要坚定“四个自信”,牢记“四个意识”,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转变思想,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说道:“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的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的字里行间更是流露出总书记对人民的热爱,对贫困群众的牵挂。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之所以坚强有力,之所以不可战胜,关键就在于坚持了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作为一名帮扶干部,要认识到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不能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被动的开展扶贫工作。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要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帮扶户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要树立扶危救济的担当,准确的自我定位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三是聚焦需求,坚持措施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就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扶贫理念。帮扶干部要切实做好措施到户精准,经常下村入户,掌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摸清贫困的底子,找准扶贫的需求。结合帮扶户实际需求,在“一户一策”上下实功夫和细功夫,认真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坚持一户一个方案、一户一个策略,下一番“绣花”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做、一针一线“绣”,认真制定脱贫增收帮扶措施和脱贫保障帮扶措施,确保“一户一策”既符合贫困户的实际意愿,又符合行业政策和相关标准,着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达到“因贫施策”的良好效果,增强人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保障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责编:党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