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赟: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锤炼党性

2019-04-04    作者:李 赟    来源:甘肃党史网    点击: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为我们深入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决策、新部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学习文献,既是动员令,又是方法论,是指引我们胜利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金钥匙”。

  一、高度的历史责任

  “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中国人民领袖高度的历史责任和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加大对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确保如期实现扶贫开发“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到了时候我们说还实现不了,再干几年。也不能到了时候我们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果是那样,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和国际社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也必然会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我们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把脱贫攻坚放在世界减贫事业的大背景下考量,提出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充分体现了大国领袖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定要提高对脱贫攻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身帮扶工作,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帮扶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硬骨头”。

  二、深厚的为民情怀

  通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字里行间浸透着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老百姓的殷殷深情,对他们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的热切期盼和深深焦虑。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对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强调,就是因为心里还有些不托底。所以,我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挂在心上,而且一直不放心,所以经常讲这个问题。”“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就要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带着感情去扶贫,带着真情去帮扶,真正和自己的帮扶户结成亲戚,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帮办实事中培养起朴素的劳动人民感情,在排忧解难中锤炼青年党员的党性,达到既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又帮助自己锤炼党性的双重效果。

  三、清楚的贫困底子

  通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贫困现状的清楚掌握让我感到叹服和由衷的敬佩,深感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对于科学决策的极端重要性,深感基层实践对一个干部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从十六岁当知青开始融入普通百姓,经过大队支书和县、市、省各个岗位几十年的历练,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底层实情有着非常清楚的了解,对普通老百姓特别是贫困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愧为人民的英明领袖和贴心人。对当前的贫困底子和脱贫攻坚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了然在胸:“一是实现到2020年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从今年(2015年)起平均每年要减贫一千多万人。二是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三是按照投入二万元大体解决一个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测算,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投入一万四千亿元,如果今年脱贫一千万人,未来五年每年平均需投入二千四百亿元左右。四是农村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不少贫困户稳定脱贫能力差,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时有发生。第一代农民工大多进入老龄阶段,其中相当一些人因常年在外打工积劳成疾,回到家乡后社会保障不给力,生活依旧十分困难。五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从总量上看,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四千三百多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一千一百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在脱贫目标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使我深深感到深入基层、掌握实情对于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极端重要性,对于提高党员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对于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决心利用一切时间多到基层调研,多到贫困地区走访,多到自己的帮扶户家中聊聊,多了解一些贫困群众所思所盼,多为他们摆脱贫困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四、科学的攻坚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中国的贫困底子有着十分深刻地了解和掌握,而且对如何帮助困难群众尽快摆脱贫困胸有成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就是最好的脱贫攻坚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要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生态就业,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又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收入;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要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加大重点人群救助力度,用社会保障兜住失去劳动能力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 。他说“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只有打得准,发出的力才能到位;只有干得实,打得准才能有力有效。一是领导工作要实,做到谋划实、推进实、作风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二是任务责任要实,做到分工实、责任实、追责实,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履责激励,失责追究。三是资金保障要实,做到投入实、资金实、到位实,精打细算,用活用好,用在关键,用出效益。四是督查验收要实,做到制度实、规则实、监督实,加强检查,严格验收,既不拖延,也不虚报。”同时,要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要探索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就要深刻领会精、准、实的工作秘诀和工作方法,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学习本领、增长才干。

  五、必胜的信念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全党要扎扎实实做好工作,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我坚信,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三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三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这些重要论述字字玑珠,响鼓重锤,既是诺言,也是誓言;既是动员,更是命令。脱贫攻坚是全党、全国的一号工程,人人都是参与者,没有谁是局外人。作为帮扶干部,我既感肩上的担子沉重,也感到自信满满,能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实践中参与其中、贡献一份力量,将是多么荣幸而又荣耀的一件事情!

(责编:党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