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研究 >> 正文

【红色记忆】中国工农红军杰出的指挥员——吴焕先

2021-12-09    作者: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李冰    来源:《甘肃日报》2021年12月9日11版    点击:

  吴焕先,1907年7月31日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省新县)一个地主家庭。1923年考入麻城蚕业学校,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毁家纾难 革命到底

  入党以后,吴焕先回到家乡开展工作,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投身农民革命运动。在四角曹门建立了箭厂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任党支部书记;建立了箭厂河地区第一个农民协会。不久,箭厂河地区四五十个村子纷纷成立起农民协会,吴焕先等领导农民向地主阶级展开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发起了以抗捐、抗债、抗租、抗税、抗稞为内容的“五抗”运动。同时,吴焕先说服了母亲和两个哥哥,将自家佃户债户召集到家里,宣称谁租种他家的田地就归谁所有,从今往后绝不向各户收租逼债,并焚烧了他们的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欠下的租子、债款也不用交还,连本带利通通勾销。

  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和吴焕先的行为引起地主豪绅、恶霸的极端不满和仇视,他们勾结土匪和地方民团扑向箭厂河,一路烧杀抢掠,吴焕先家中6位亲人惨遭杀害。这天吴焕先外出办事不在村里,敌人贴出告示:“捉住吴焕先,赏银洋三千”。失去亲人的吴焕先悲恸欲绝,他没有被敌人的血腥屠杀打倒,反而更坚定了革命到底的决心。吴焕先把箭厂河乡的党员和农民协会骨干召集起来,慷慨激昂地讲道:我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是铁了心的,革命革到底,至死不回头!

  1927年11月3日,中共鄂东特委在七里坪召开了黄安、麻城两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决定以农民武装为骨干举行武装起义,攻占黄安县城,吴焕先以黄安县县委委员兼紫云区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会议。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吴焕先率领紫云区农民武装参加黄麻起义,作为攻城主力,担当攻打北门的任务。14日,暴动队伍攻入城内,歼灭守城敌人,生擒国民党县长贺守忠和反动官吏数十人。黄麻起义成功后,成立了黄安县工农革命政府,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中共鄂东特委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共300余人。12月5日,敌十二军一个师围攻黄安城,鄂东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伤亡严重,退出县城,吴焕先带领部分武装在黄麻地区和光山南部坚持武装斗争。

  1928年5月,吴焕先与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人一起,领导创建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柴山保。7月,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这期间,吴焕先任紫云区委书记,负责箭厂河地区的工作,恢复、建立和发展农民赤卫队,配合红军开展游击战争,箭厂河一带的革命形势逐渐好转起来。1929年7月,根据中共鄂东特委指示,吴焕先到罗山县卡房(今属河南新县)一带,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12月,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成立,吴焕先任土地委员会主席。1930年3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区委员会在箭厂河成立,郭述申任书记,吴焕先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委员兼黄安县委书记。

  临危受命 艰苦斗争

  1931年10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正式成立,红四军十二师编入红二十五军建制,为七十三师,吴焕先任七十三师政治委员。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县七里坪宣告成立。以大别山脉为依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吴焕先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当时,根据地兵力薄弱、力量分散、思想混乱,国民党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为扭转根据地严峻、混乱的局面,独立坚持武装斗争,吴焕先建议中共鄂豫皖省委尽快集中留在根据地的五个主力团,重新组建一支主力红军,恢复红二十五军番号,打出红二十五军旗帜。1932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湖北黄安檀树岗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担任军长。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辖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全军约七千余人。吴焕先积极扩大红军,筹备给养,进行思想整顿和军事训练,奔走于每个师、团、营、连,检查和安排军事技术训练,向指战员宣传鼓动:红二十五军的战斗任务,就是坚持武装斗争,坚决保卫革命根据地,无论怎么艰难困苦,流血牺牲,鄂豫皖根据地不能丢,大别山的红旗不能倒!吴焕先指挥部队集中兵力打敌人弱点,采取迂回、突袭等战术,取得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等战斗的胜利。

  1934年4月,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合编为新的红二十五军后,吴焕先任政治委员,与军长徐海东指挥部队转战于鄂东北、皖西北地区,取得长岭岗、太湖等战斗的胜利,恢复和开辟了朱堂店、陶家河等革命根据地。面对数十万敌军的“围剿”和物资极端困难的严峻形势,吴焕先领导红二十五军和地方军民坚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1月,奉中共中央指示,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进,开始长征。吴焕先率领部队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进入陕南,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组织地方武装和发展红军主力,开展游击战争。中共鄂豫皖省委改称中共鄂豫陕省委后,吴焕先任中共鄂豫陕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正确制定了各项方针、政策,为粉碎国民党军两次重兵“围剿”、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扩大红二十五军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部分指战员在两当的合影。前排左起:吴焕先、郭述申、徐海东、戴季英、赵凌波。

  率部远征 功不可没

  1935年7月15日,为配合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吴焕先在长安县丰峪口主持召开省委紧急会议,毅然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之后,他向中共中央写了题为《关于红二十五军的行动、个别策略及省委工作情况的报告》。7月31日,红二十五军占领川陕公路要地双石铺,吴焕先根据敌人口供和《大公报》所载消息,得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后,先头部队已到达松潘地区,继续向陕甘边境前进。吴焕先再次召开紧急会议,果断作出新的战略决定:率领部队进入甘肃境内,威胁敌人后方,策应主力红军的北上行动。

  8月2日, 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先后攻占两当、秦安两座县城。部队进驻静宁县以北的回族聚居区兴隆镇时进行了休整,为了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吴焕先先派了一支宣传队,在兴隆镇张贴布告、散发传单,向回族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又亲自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当地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为部队规定了必须坚决执行的“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即部队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在回民家中吃禁忌食物;注意遵守回族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的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同时邀请清真寺的阿訇及当地有名望的绅士座谈,组织部队拜访清真寺、赠献匾额和礼品,清真寺阿訇等也向红军敬献了锦旗,有些回族青年还加入了红军部队。后来,中央红军经由此地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接见徐海东和程子华时,夸奖红二十五军路过陇东回民地区时留下的良好印象,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水平很高。

  8月21日,为进一步牵制敌人,红二十五军在甘肃泾川县四坡村附近南渡汭河,吴焕先亲自站在岸边上指挥部队渡河,时值大雨倾盆,河水猛涨,加之敌人突袭,形势十分危急,吴焕先和徐海东决定分头指挥部队坚决反击。吴焕先带领交通队和学兵连一百五十余人从右翼插入敌后,拦截敌人,他一面指挥部队反击,一面对战士们大声疾呼:顶住敌人就是胜利,坚决地打,狠狠地打,子弹打光了用刺刀捅、枪托子砸,绝不能让敌人靠近河边。在激战中,吴焕先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9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率领下到达延川永坪镇,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毛泽东称赞:“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

  为了纪念吴焕先烈士,1985年8月,在河南郑州烈士陵园和甘肃兰州烈士陵园,建立了纪念碑和纪念亭,邓小平题写了“吴焕先烈士纪念碑”碑名;徐向前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1986年11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在兰州华林山烈士陵园建立了“吴焕先烈士纪念碑”。2009年,吴焕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3年,泾川县吴焕先烈士纪念馆成立。

(责编:管理员)
分享